抖音充值 https://www.oeoka.com/dou-yin-chong-zhi/ 前两天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,感慨“阿芬找到工作了”。 图片 看到标题好奇之下搜到那篇文章,瞬间也破防了。 标题是:《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,不知道去哪》,原文如今已被删,不过网上还能看的到。 远道而来上海找工作的阿芬,恰逢疫情被封,治愈后却无公司要她。 一切,全因她“阳过”。 图片 旁人也许很难想象,一个有手有脚的人,不至于找不到一份工作吧?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无奈,新冠爆发至今,国内累计治愈的人数有30万。 很多治愈的人,还没为自己战胜病毒开心多久,“后遗症”就来了… 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“历史阳性”的人,于是那些治愈的人,有的无法复工;有的找不到工作;有的备受歧视。 阿芬正是其中之一,她在今年3月底来到上海,满怀着对未来的期待打算找到一份好工作,能在大城市扎根立足。 结果刚来没多久,就遇到了三月份那波疫情,城市被封控。 没找到工作也没太多积蓄的阿芬,无奈之下住进了求助站。在救助站她不幸感染了阳性。 好在症状轻微,治愈率很高,经过积极治疗,阿芬很快就恢复正常。 上海解封后,阿芬以为一切都恢复正常了,开始马不停蹄地找工作。 然而病毒治愈之后,竟是另一个开始…… 5月下旬开始,她每天都在找工作,在各种平台和工作群里蹲适合的工作。 她看中好几个条件不错的工作,但全因一条要求,让她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。 一个疫情后的新词——历史无阳。 图片 这些公司不要感染过阳性的人,没有任何理由,就是不要。 得过新冠,进过方舱,就算治愈了,就算做n次核酸都是阴性,你都应聘不了那些工作。 图片 几天下来,最后的积蓄也快花光了,6月7日这天开始,阿芬开始流浪大虹桥。 她住进了虹桥火车站的卫生间里,洗头用厕所的自来水,6块钱的2斤面包她能吃三天。 然后每天买食物的钱,都是各个软件薅羊毛薅来的。一杯奶茶钱对她来说要攒上十几天…… 图片 看着她脆弱的背影,瞬间让我想到了《当幸福来敲门》里的男主,生活屡屡碰壁,后面无奈带着儿子睡地铁卫生间的画面。 图片 原来现实远比电影来得更加真实,更加魔幻。 战胜了病毒的他们,战胜不过歧视…… 图片 住在虹桥火车站地下通道的不只阿芬一人,那里从解封开始住在那里的人越来越多,基本都是因为“阳过”找工作而碰壁,最后找不到工作只好住进通道。 图片 钱总有一天会花完,没工作就没钱,没钱就不能租房。 身在大城市,却只能流浪。 仅仅只是因为他们“阳过”,离谱吗? 不止上海,还有别的城市,我们上着普普通通的班,他们却正在遭受隐形的歧视。 有个网友晒出了自己妈妈因为是阳性康复者,找工作被拒的经过: 图片 即使有专家说极少得过新冠的人会复阳,但改变不了他们的“阴阳眼”。 新华社、央视新闻也都有报道过说复阳者出现的概率很低,就算复阳身体里的也是死病毒,没有传染性! 图片 他们不仅带有色眼睛看待已治愈的人之外,连方舱志愿者都不放过。 上面提到的不要“阳过”里的招聘截图中,有一个招聘信息是:方舱志愿者都暂不收。 这条更是离谱,也许那些在地下通道流浪的人不少是志愿者。 图片 那些曾经在方舱工作过的人,为抗疫做出过贡献,如今却要遭受各行各业的歧视,工作无着落,既残忍不公又毫无理性可言。 “进过方舱的不要,阳过的不要。” 这种侮辱性极强、伤害性极大的招聘标签,才是更大的病毒符号。 图片 那篇文章火了之后,在多方人的帮助下,阿芬终于找到了工作。 顺丰快递向阿芬打来了电话。 12日有记者找上她的时候,她说:“等体检报告出来之后,如果没什么问题就能正式入职了,到时公司也安排住处。” 如今已经上岗了,她说:“能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,我知足了。” 了解到这些,让我深深感到不可思议。 他们做错了什么吗?没有吧? 所有的感染者本质上都是受害者,为什么他们治愈后,还要遭受二次伤害。 我们的敌人不是病毒吗?为什么有些人将炮火口转向了同胞? “历史有阳”怎么就成了新冠“后遗症”…… 病毒治愈了,人们的心却病了。 我们不应该谈“阳”色变! 如果让“历史有阳”成为歧视标签。那么今天小芳找到了工作,以后将有无数个“阿芳”仍会困在虹桥的某个逼仄空间里。 ![]() |